新华网 杭州7月22日电(记者 商意盈)近期,浙 江民 营企业频频爆发由互保、联保引发的银行抽贷、压贷事件。“铁索连舟、如履平地”本是互保、联保制度设计的初衷,怎么反而成了“火烧连营”的导火索?在经济下行危机中,深陷“互保困局”的民营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铁索连舟”却遭“火烧连营”
“没有现金流,再大的企业都得死。银行贷款不放,我只能把库存的棉纱每吨降价2000元卖出去,都是互保给害的呀。”见到周国泉时,这个 57 岁的民营企业家眼睛布满血丝,一脸倦容。
周国泉在浙江绍兴经营一家纺纱公司。今年3月,公司在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一笔1000万元贷款被收走后就再也没有放出来。在随后的四个月里,周国泉跑了几十趟银行,得到的答复都是“再等等”。究其原因,是与周国泉同在一个“互保圈”的另一家企业出了问题。
周国泉公司只是企业间互保、联保关系的一个缩影。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互保、联保开始成为笼罩在很多民营企业家头上的阴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只要在银行融资的企业,90%参与互保、联保,且平均每家企业的互保、联保单位都有5至7家。
这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位于浙江东阳的天煜建设集团倒闭一事上表现得尤其明显。2011年12月20日,因涉嫌非法集资,天煜建设全部资产被法院冻结查封。十余天后,与天煜建设存在互保关系的浙江嘉逸集团及其关联公司陆续被八家银行“挤兑”,被收贷1.15亿元,导致出现1.2亿元贷款逾期。
一个月后,因与嘉逸集团有互保关系,家具行业“龙头企业”浙江荣事基业集团被一家股份制银行率先收贷3000万元。3月26日,该担保链上体量最大的浙江虎牌控股集团因与荣事集团的互保关系,被多家银行陆续收贷1.35亿元,让这家企业备受资金困扰。
虎牌“告急”引发风暴全面升级。银行风险控制迅速蔓延到家具行业、输配电行业,并继续向化工、纺织等其他行业迅速扩散。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7月份是银行还贷期限较为集中的时点,催贷的压力沿着浙江民企之间庞大的联保互保网络蔓延,涉及企业少说也有上百家。